在乡村振兴的壮阔蓝图里,每一个村落都是不可替代的鲜活笔触。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石榴籽·逐梦先锋队在指导老师翟晓芳的带领下,于2025年7月10日前往贵州省安顺市宋旗镇张坪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张坪村是苗族聚居村落,有着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我们团队抵达张坪村后,在张坪村村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村委会。落座后,我们向村书记说明来意:此次到访,一是为了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3月份来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让党的关怀与指引传到村寨每个角落;二是为了进一步宣扬民族团结理念,凝聚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力量。说着,我们拿出精心制作的宣传单和调查问卷,递交给在场的村干部。

村书记接过宣传单,认真翻阅后,对我们的到来和初衷表示了热烈欢迎。他坦言,村里一直盼着能有更多机会向外展示发展面貌,也希望借助这样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张坪村的故事,随后村书记向我们的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张坪村的基本情况,包括村落历史、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据介绍,张坪村苗族人口众多,村民们使用安顺苗语交流,苗族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是张坪村最宝贵的财富。为了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在村书记的引荐下,我们拜访了张坪村的寨老,据了解寨老一般由村寨中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熟悉民族传统的长者担任,他们凭借自身的威望和对传统的了解,在村寨中发挥着凝聚社群、延续文化的重要作用,是民族村寨传统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对苗族文化有着深厚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苗族文化,我们团队便邀请寨老与张坪村村支两委、石板村老支书等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交流座谈。

根据寨老先生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苗族的历史渊源,苗族起源于上古时期的九黎部落,其首领蚩尤被尊为始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苗族经历了多次迁徙,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分布格局。张坪村的苗族先辈们在宋朝时期就已在此定居,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苗族文化主要通过口碑来传承,没有文字记载,祭祀、祭天、祭祖等重要仪式都通过跳花坡等民俗活动来体现。跳花坡不仅是苗族传统节日,更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根据寨老所言我们了解到跳花坡不仅是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承载着青年男女相亲交往的重要功能。这与贵州多山地、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过去,分散的村寨与崎岖的山路限制了日常往来,唯有春节前后农闲轮休时,大家才能借着跳花坡的聚集,为年轻人创造相识的机会。而从苗族文化根源来看,农耕始终是生活的重心,平日忙于田间劳作,也让这类集中性的社交活动更显珍贵,跳花坡由此成了自然与文化共同孕育的“缘分舞台”。承载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张坪村村支两委表示,苗族文化是张坪村的根和魂,他们一直高度重视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宣传渠道,苗族文化的影响力还不够大。他们希望能够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特别是高校和社会组织的资源,共同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在谈话中还提到跳花坡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此次调研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座谈会结束后,在村支两委成员、石板新村老支书及寨老的陪同下,一行人前往当地的山坡进行走访。
据介绍,这片山坡存在已久,是村里传承多年的跳花活动举办地。老辈人曾在此聚集,以吹芦笙、舞蹈等形式开展跳花活动,虽先辈已远去,但这一习俗在村民中代代延续,至今仍在山坡上定期举行,成为当地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体现。

走访中,张坪村村书记表示,希望以这片山坡为核心打造山体公园,通过这一载体更好地保护跳花活动。他指出这个坡的优势:首先文化烙印深刻,这里不是普通的山坡,而是承载着当地民族世代跳花节习俗的“精神地标”,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芦笙声、歌舞影和百年传承的热闹。其次场景自带生命力,别的山坡或许以高度或风景见长,而这里一到节庆就“活”了——身着盛装的人们在坡上对歌、跳舞、嬉戏,山坡成了欢乐的海洋,这种热闹与仪式感是独一份的。最后是情感联结独特,对当地人来说,它不仅是一片坡地,更是乡愁的寄托、团圆的符号;对游客而言,这里的山坡不是用来攀登的,而是用来感受民族文化温度的,每一步都踩着故事与传统。一文化遗产,同时将其合理利用,让传承下来的文化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价值。虽然现如今节日形式在青年一代中逐渐不受重视,但通过村书记这段对话也体现出张坪村村支两委一直致力于跳花坡等苗族节日和传统习俗的保护与传承,并积极与周边村落互相联动,共同推动苗族文化的发展。
安顺学院作为安顺当地的一所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苗族文化的研究与传承。而苗族文化是安顺最核心的文化之一,其历史悠久、辐射面广,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分布,在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也有众多苗族同胞。因此,重视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坪村村委提出希望可以在他们当地建立苗族文化博物馆,将苗族的历史、民俗、艺术等以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苗族文化;利用张坪村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山体公园,将苗族文化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苗族文化;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开展苗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对苗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苗族文化的传承储备人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短视频、直播等,加大对苗族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张坪村苗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调研结束准备返程时,村支两委与寨老仍反复表达期盼,希望借助高校力量为张坪村的发展搭建平台,盼着能用我们的专业能力助村子走出一条新路子。同时带队老师翟晓芳老师也提到,学校即将更名为贵州文化旅游学院,未来在非遗艺术保护、传统村落打造等方面,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规划建议与实际支持。张坪村全程以真心相待,这份对发展的渴望与对外部助力的期盼,让我们更深刻感受到肩头的责任——无论是高校还是政府力量,若能与村庄需求精准对接,定能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团队的队员们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苗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而张坪村,正以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与对发展机遇的期盼,等待着被纳入这幅蓝图的浓墨重彩之中——它的呼唤,是希望高校能成为桥梁,让本土的文脉得以延续,让独特的山水资源焕发新生,最终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属于自己的鲜亮印记。我们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关注张坪村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张坪村苗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呼吁更多人关注少数民族文化,共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中华民族文化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我们大家都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张坪村的苗族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张坪村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文/图:24思政 陈薇 /指导教师:翟晓芳)
一审:钱 静
二审:潘光才
三审:王 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