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由安顺学院、中共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顺市委教育工委、安顺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安顺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交流会在安顺学院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弘扬抗战精神 增强历史担当”为主题,旨在重温抗战峥嵘岁月,深入挖掘本土抗战历史资源,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来自省市党史部门领导、党史研究专家学者、抗战主题征文作者代表以及高校师生百余人齐聚一堂,共襄学术盛会。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罡主持。安顺学院副院长张来致欢迎辞,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举办此次学术交流会,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他特别强调,安顺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38年抗战时期创办的黔江师范学校,八十余年来,学校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这片承载民族抗争与自强精神的土地上召开本次会议,既是对历史的深切缅怀,更是面向未来的庄严宣誓。


王玮主持交流研讨环节,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作者代表分别从学术研究、史料挖掘、英烈纪念、新闻传播及基层教育等多维角度,分享了对安顺地区抗战历史与人物故事的研究成果与深刻思考,深情讲述了安顺儿女为国奉献的感人篇章。在专家点评环节中,与会学者对代表发言予以高度评价,认为相关研究成果丰富、视角新颖,兼具重大历史意义与现实教育价值,并就进一步深化史料辨析、拓宽研究视野、加强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议闭幕式由安顺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伍微微主持。与会领导先后发言:
安顺市教育工委办公室主任、四级调研员郑传瑜说,要铭记抗战历史与先烈事迹,深入挖掘安顺本土抗战资源,将抗战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他呼吁以安顺学院为引领,推动抗战历史与地方文化融合研究,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助推教育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安顺日报社副社长吴宝成提出,应高度重视本次征集到的抗战文化成果,系统挖掘其历史与教育价值。他建议通过全媒体手段立体传播安顺各族儿女抗战事迹,突出地域特色与民族团结精神,融历史于现实,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抗战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建设安顺的实际行动,凝聚共同奋进的力量。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余福仁莅临指导并做讲话。他首先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围绕“贵州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与贡献”这一主题作系统阐述和深入解读。他说,贵州作为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和重要战线,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承担了极其重要的使命。他从兵员补充、物资转运、文教庇护等八大方面详细分析了贵州的特殊贡献,强调其不仅是巩固大西南防线的战略屏障,更是保障全民族抗战后勤供应的重要基石。他还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正确历史观,准确把握抗战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他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抗战史料的系统性整理、研究与阐释,实事求是还原和评价抗战历程,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同时,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挖掘其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激励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最后,他希望安顺市充分运用此次交流会的成果,深化本地抗战历史和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转化利用,努力把宝贵的红色遗产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新时代大局的强大动力。

最后,中共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金涛作会议总结。他说,本次会议系统回顾了安顺抗战的壮阔历程,深切缅怀了革命先烈,全面总结了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会议成果丰硕、交流充分,为深化抗战史和党史研究注入了新动力。他提出,下一步应持续加强抗战史的系统性研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与教育普及,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斗争精神,切实以历史智慧赋能现实发展,为谱写安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图:安顺市委党史研究室 李开权/王荟)
一审:钱 静
二审:潘光才
三审:王 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