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作者: 时间:2020-10-26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系列解读(十一)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被摆在解决实际问题必备能力的重要位置,并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既是对党一贯坚持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为年轻干部在治国理政中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引。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政治站位。缺乏政治方向的调查研究,即使做得再扎实,都是“无根的”、徒劳无功的。如果政治站位不坚定,方向就可能产生偏差,调查研究也就南辕北辙,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提高调查研究能力,首要的是不断加强政治能力训练,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唯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才能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站高望远,才能有大局观,进而明确解决问题的难点所在,为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方向。同时,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政治站位坚定。在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摇、政治方向不偏,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唯有政治站位坚定,才能不受污风邪气的影响,达到“我自岿然不动”的政治定力,进而为调查研究保驾护航。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人民情怀。深厚的人民情怀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现实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年轻干部如果缺乏人民情怀,就很容易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缺乏真心实意的调查研究,必然引发群众的反感。如此调查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必然假、大、空,依靠如此结论做出来的决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当然,如果人民情怀不深,就很容易“下得去”但“沉不进去”。虽然进村入户,但不能与群众促膝谈心;虽然问计于民,但却容易偏听偏信。增强人民情怀,首要的是放低姿态到群众中去,拉近与群众的空间距离;以诚心打动群众,用诚心换真心,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让群众多说话,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好群众的“听众”;让群众说真话,认真思考群众说话的语气、情绪,发掘群众的睿智话语。与此同时,要多听多问多了解,认真倾听,但却不偏听;相信群众,但却不偏信,从而获得对问题的全方位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对群众的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全面分析,鉴别真伪;仔细分析,分清主次,从而找准群众的真实心声。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问题导向。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查研究活动的主动权。没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调查研究就失去了“靶心”。没有“靶心”,调查就变成了一个信息之“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固然又多又全,但却让人漫无头绪;研究则变成了一根线索之“针”,什么都能从“眼”中穿。虽然看起来都相关,但却看不清本质。强化问题导向,首要的是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抓住前沿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大问题;紧扣地方发展需要,关注思考最多、抓得最紧、关系最切的现实问题,在对问题进行系统凝练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在深入群众之时,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现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堵点,发掘群众最关心、亟待解决的真问题,找到满足群众期求、符合地方实际、顺合中央精神的真举措,确保办法切实可行。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扎实作风。调查研究既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很难做好全过程闭环,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作风不扎实,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走过场”,走马观花转一圈,没有章法要材料,蜻蜓点水见群众,沦为典型的“形式主义”;作风不过硬,就容易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试图通过一时一地的调查研究做出决策,妄图通过一个主题的调查研究终身受益,看不到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性,是典型的静态思维。坚持无需要多走访、有问题必调研,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做派,坚决反对“伪调查主义”现象,在求实上着力,在求真上努力,在求全上用力。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调查无止境理念,随时准备修正错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通过科学调研,对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问题,要坚决地改,让群众有信心;对群众亟待解决的烦心事要及时办,让群众安心;对群众想要解决的难事要努力办,让群众放心。真正把调查研究能力作为开展工作的“必备事”和“基础项”。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