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姓马、在马言马” ——不断发展中的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时间:2025-06-16 点击数:


一、基本情况

安顺学院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隶属安顺师专党委的独立教学单位德育教研组,后更名为德育教研室;1991年更名为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2005年升为二级建制,更名为马列·思想政治教育部;2013年改设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3月获批贵州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举办有中国共产党历史贵州省唯一本科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本科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8人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讲师14人,博士(含在读)15人,教师硕博比超过90%思政课教师团队获批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安顺市师德师风先进集体。教师队伍中,有贵州省普通高校金师”(教学名师)3人,贵州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2人,安顺市市管专家2人

2006年升本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累计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 6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地厅级及各类项目40余项实现安顺学院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一个贵州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的突破。近年来,获贵州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第十三、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第四届贵州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

二、人才培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服务学校发展战略坚持以本为本学生中心,围绕人才成长、培养需要发展中不断凝练人才培养思路。一是严格政治标准。强化学院政治属性,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党之大者,国之大者”的自觉,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厚植家国情怀。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三是强化能力培养。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育和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把理论知识植根于服务社会之中四是注重未来发展。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现实与未来的统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握国家未来发展对人才成长的新要求,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三、发展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结合地方、学校和自身实际,积极尝试旨差异发展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自身建设特色。

一是注重本土红色资源挖掘应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开发利用以王若飞、红军长征、剿匪反霸、三线精神等为代表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二是立足当地、服务地方发展需求。发挥地方思想高地和学科专业特点,紧跟时代脉搏,及时回应社会需求,担负服务地方职责。组织教师围绕现实、理论实践问题以资政报告、横向项目等方式,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献言献策。三是引领地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挥本科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引领作用,积极推动地方大中小学思想教育一体化,履行高校应有职责。搭建“安顺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平台”,实现与安顺市260余所大中小学互联互通。一体推进安顺市大中小学思想教育一体化建设。

四、2025年招生专业简介

专业名称:中国共产党历史【本科,学制四年,文史类,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贵州,培养具有红色文化精神特质,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较扎实党史理论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党史宣传教育、党务政务管理及党史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文献与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选读、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概论、史学理论与方法、政党政治原理

就业方向:在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研究机构等从事基层党务、政工、党的政策理论宣传、党史研究在学校从事党史教育教学


一审:钱静

二审:潘光才

三审:王罡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