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学院关于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非毕业班《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5-07-29 点击数:

各二级学院(教学部):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 相关规定,做好本学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依据教育部办 公厅关于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 ”课教学要点(2025 年上辑)》 的通知精神、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关于做好 2025 年春季学期 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 ”教学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 制定安顺学院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非毕业班《形势与政策》课程 教育教学实施方案。

一、教学目的、内容与对象

(一)教学目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5 年全国“两会 ”精神、习近平总书记 2025 3 月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学习深入阐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进一步增强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 ”,拥护“两个确 ”,做到“两个维护 ”,继承和弘扬党的优秀传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教学内容

以《高校“形势与政策 ”课教学要点(2025 年上辑)》(以下 简称“要点 ”,见附件 2)为教学基本遵循,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5 年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 2025 3 月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教学内容。

(三)教学对象

2022 级、2023 级和 2024 级学生。

二、教学组织与教师队伍

(一)教学组织

《形势与政策》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教务处协调各二级学院支持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教研室根据本方案拟定具体教学安排通知,经学院审核后报教务处发文。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科及时联系超星尔雅公司,并做好线上学习课程教学任务安 排。

(二)教师队伍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统筹学校其他学院和教学部门的教师资源,并进行集中管理,开展集体备课,确保教学质量。

三、教学安排

(一)教学环节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采取线下线上教学、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环节如下:

1.2024 级教学环节

1)线上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要点”内容,组织各班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超星尔雅平台《形势与政策》(2025 年春)课程中《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影响2025年及“十五五 ”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贯彻“三大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突破《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实践》专题的学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在线答疑指导,及时发布学情预警,督促学生完成学习。

2)线上考试。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5 年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 2025年 3 月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统一组建专题题库,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考试,每个班级均按要求参加。

3)成绩评定。本学期 24 级形势与政策课成绩记录均采用百分制,最终成绩=线上学习(50%)+线上考试(50%),成绩录入均采用 五级制。

2. 2023 级教学环节

1)线上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要点”内容,组织各班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超星尔雅平台《形势与政策》(2025 年春)课程中《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影响2025 年及“十五五 ”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贯彻“三大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突破》《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实践》专题的学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在线答疑指导,及时发布学情预警,督促学生完成学习。

2)线上考试。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5 年全国“两会 ”精神、习近平总书记 2025年 3 月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统一组建专题题库,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考试,每个班级均按要求参加。

3)线下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要点”内容和习近平总 书记 2025年 3 月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统一编制专题讲座讲稿和课 件,编排课表,组织教师面向 2023 级的学生开展课堂专题讲座学习, 每个班级均要按要求参加。(本次线下讲座严格考勤,请假必须要提 交学生所在学院盖章批准的假条。其中,事假认定为 60 分,病假为 70 分,公假为 80 分。)

4)成绩评定。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成绩记录均采用百分制, 最终成绩=线上学习(40%)+线上考试(40%)+线下讲座(20%), 绩录入均采用五级制。

3. 2022 级教学环节

1)线上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要点”内容,组织各班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超星尔雅平台《形势与政策》(2025 年春)课程中《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影响2025 年及“十五五 ”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贯彻“三大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新突破》专题的学习,学习情况进行在线答疑指导,及时发布学情预警,督促学生完成学习。

2)线上考试。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5 年全国“两会 ”精神、习近平总书记 2025年 3 月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统一组建专题题库,任课教师组 织学生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考试,每个班级均按要求参加。


3) 自主学习环节。在 2025 4 7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发布的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名单中,作为一名“90 ”,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成功入围,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高度认可,更彰显出新时代青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使命担当。请结合王兴兴的事迹、国家发展形势和自身专业特点,以“论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为题,结合自身实际和专业特色,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1500 字的小论文。(要求在超星学习通 ”作业完成)

4)成绩评定。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成绩记录均采用百分制, 最终成绩=线上学习(25%)+线上考试(25%)+自主学习(50%), 绩录入均采用五级制。

在成绩评定中,所有年级的线上学习环节和线上考试成绩主要依据超星尔雅平台提供学习情况评定,其中线上学习不及格的,本学期 本课程最终成绩为不合格;没有参加线上考试的,本学期本课程最终 成绩为不合格;2022 级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成绩由教师根据提交的 情况在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评定,未按时、按要求完成自主学习的个人本学期本课程最终成绩为不合格;2023 级学生未参加线下讲座且 未按要求提供请假证明的,本学期本课程最终成绩为不合格。

4、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环节

学校书记、校长、省级思政课教学名师面向全校各级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专题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从 2024 级、2023 级和 2022 级三个年级中抽选班级参加,严格考勤,学生参加讲座的学习的情况将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教学学时分配

1.本课程教学2022 级为 16 学时,其中线上学习6 学时,教师指导线上学习2 学时,线上考试为 4 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研讨及评定成绩 4 学时;本课程教学2023 级为 16 学时,其中线上学 6 学时,教师指导线上学习2 学时,线上考试为 4 学时,线下讲座 4 学时;本课程教学 2024 级为8 学时,其中线上学习4 学时,线 上考试为2 学时,教师指导学习考试及成绩评定2 时。

2.学校书记、校长、省级思政课教学名师开展《形势与政策》专题报告会具体时间和参加班级另行通知。

(三)开设时间

1、线上学习

(1)时间:2025 5 19 日—6 15 日(第 13 周至第 16 周)

2)专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影响2025 年及“十五 ”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实践》。

3)要求:按规定在超星尔雅平台进行学习,严禁有刷课等行为,一经查出,该门课程以不合格计算,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相应 处罚。

2、 线上考试安排

(1)时间:2025 5 19 日—6 15 日(第 13 周至第 16 周)

2)形式:教师督促学生在超星学习通于规定时间内完成;

3)要求:按规定在超星尔雅平台进行学习,严禁有作弊行为, 一经查出,该门课程以不合格计算,并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3、 自主学习安排

(1)时间:2025 5 19 日—6 15 日(第 13 周至第 16 周)

2) 自主学习要求

各班班长或学习委员在 5 23 日之前电话联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及联系方式见附件 1)。指导教师要在 6 15 日之前督促所上班级学生将小论文直接提交到超星学习通,并按要求及时评定成绩。 逾期不交的视为未完成,课程最终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指导教师必须 6 30 日之前完成成绩评定工作,并按要求完成教务系统成绩录 入。在线上学习或作业环节中如遇到不清楚之处,请及时咨询本班指 导教师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科任老师(乐学楼528 室)。









附件:

1.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非毕业班《形势与政策》课表(含教师联系电话)

2.关于做好 2025 年秋季学期全国高校 “形势与政策 ”教学工作的通知

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4.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

5.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