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本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主题,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帮助大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使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2月。
使用课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国高校统一使用课件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理论、重要概念;认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各部分的关联性,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把握。
能力目标: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包括战略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认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方向;具备人文精神。积极维护和尊重人的尊严、价值与命运,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为提高教学实效性,原理课教学特别强调教学的针对性,体现因材施教。比如文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相关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避免内容的重复,知识性的讲授通常一带而过,更加注重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理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几乎没有接触或者很少接触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内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性讲授的比重会有所增加;再比如针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教学过程中会有意识地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力求教学的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下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负责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考核。线上教学平台为超星学习通。